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排名 > 各省排名 > 甘肃 > 正文 >

2022甘肃金昌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来源:甘肃 日期:2023-01-12 浏览:

【www.altdl.com.cn--甘肃】

答案,拼音为dá àn,汉语词语,指对有关问题所作的解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甘肃金昌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年甘肃金昌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0小题,每题1分,11~25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故选:A。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玻璃破碎             B. 冰雪融化            C. 酒精挥发            D. 甲烷燃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冰雪融化是水的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B不符合题意;

C、酒精挥发是液态酒精变成气态的酒精,属于物理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甲烷燃烧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3. 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

A. 菠菜                                       B. 鸡蛋

C. 香蕉                                       D. 馒头

【答案】B

【解析】

【详解】A、菠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鸡蛋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香蕉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馒头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铜                  B. 氧气                C. 金刚石              D. 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B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物质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 棉花                B. 羊毛                C. 涤纶                D. 天然橡胶

【答案】C

【解析】

【详解】棉花、羊毛、天然橡胶均为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属于天然材料,涤纶是人工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

故选:C。

6.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两个氢分子: 2H                             B. 三个氮原子: 3N

C. 一个镁离子: Mg+2                            D. 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分子表示为H2,两个氢分子表示为2H2,化学用语表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三个氮原子3N,化学用语表示正确;故符合题意;

C、一个镁离子表示为Mg2+,化学用语表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化学用语表示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75%的酒精溶液可以杀菌消毒,其主要成分是乙醇(C2H5OH)。乙醇属于

A. 单质                B. 无机物              C. 有机物              D. 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乙醇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由3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三种元素中含有碳元素,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故选C。

8. 下列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KNO3                 B. NH4HCO3              C. Ca3(PO4)2            D. K2SO4

【答案】A

【解析】

【详解】A、KNO3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B、NH4HCO3只含N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Ca3( PO4)2只含P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D、K2SO4只含K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加热液体

C. 读取液体的体积                 D. 测溶液pH

【答案】B

【解析】

【详解】A、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错误;

B、试管内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口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用外焰加热,图示操作正确;

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

D、用试纸测定溶液的的具体操作为:将一小片试纸放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溶液并滴在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该溶液的。上述操作简记为:“一放、二蘸、三滴、四比”。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B。

10. 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2                  C. +3                  D. +4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设钛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3=0;解得X=+4价,故答案选择D

考点:化合价的计算

11.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元素影响人体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缺氟易产生龋齿

B. 缺硒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D. 儿童缺锌会影响发育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氟能防治龋齿,缺乏易患龋齿;正确。

B、硒有防癌、抗癌作用,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缺乏碘会患甲状腺肿大;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幼儿和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老年人会患骨质疏松;正确。

D、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正确。

故选B。

12. 下列有关“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物质是由粒子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错误;

②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错误;

④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

故选B。

13.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D.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铅笔芯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正确;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食品防腐,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用来冶炼金属,正确;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生产电极,错误。

故选D。

14.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2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 及时焚烧生活中垃圾

B.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C. 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

D. 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及时焚烧生活中垃圾,生成大量有害物质,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主题;

B、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主题;

C、提倡使用可降解塑料,可减少视觉污染和生态环境污染,符合主题;

D、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环境污染,符合主题;

故选:A。

15. 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 H2                   B. N2                   C. NO                  D. NO2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变,已知反应物中铜、氢、氮、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4、4、12,生成物硝酸铜和水中铜、氢、氮、氧原子的个数分别为1、4、2、8,又知物质X的系数为2,故X的化学式为NO2,故选D。

16. 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镅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镅原子核外电子数95

C. 相对原子质量为243g

D. 镅原子中质子数为148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名称是镅,是“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95,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5,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质子数为9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7. 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A. H2O→Ca(OH)2                                B. KNO3→K2SO4

C. CO2→CO                                     D. Na2CO3→NaOH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B、硝酸钾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钾,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C、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D、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故选:B。

18. 对下列生活中的现象或做法解释不合理的是

选项

现象或做法

解释

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C

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

铝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膜

D

“热胀冷缩”现象

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更易晾干,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解释,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由于可燃物与空气隔绝,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铝制品表面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的进一步腐蚀,选项解释合理,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分子大小没有改变,选项解释不合理,符合题意,故D正确。

故选:D。

19.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B. 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C. 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D. 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答案】A

【解析】

【详解】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正确;

B、活泼金属和酸反应能生成气体,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错误;

C、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属于无机物,错误;

D、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具有良好导电性,错误。

故选A。

20. 小亮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

B. 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时再读数

C. 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

D. 实验成功的标志为左侧玻璃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4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实验原理:,酒精灯加热铜丝,铜是热的良导体,导热使得左侧红磷燃烧,红磷燃烧消耗管内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固体在水中溶解使得左边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减少,右侧大气压使得水进入左侧,左侧液面会升高,升高的部分就是消耗的氧气部分,从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详解】A、经实验分析,该实验利用了铜丝的导热性,说法正确;

B、红磷燃烧结束后,待装置恢复至室温时再读数,否则会产生误差使得体积分数计算偏大,说法正确;

C、将左侧空气体积划分为5等份,其中氧气约占1等份,理论上实验成功管内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C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1.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 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

B. 除去K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C. 鉴别CO2和N2: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D. 区分KC1和NH4Cl两种化肥:取样,分别与适量的熟石灰混合后研磨并闻气味

【答案】D

【解析】

【详解】A、铁钉表面的铁锈即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由于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当氧化铁完全反应后,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则铁钉也被反应掉,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错误;

B、氯化钾中的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虽除去了盐酸但引入了新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错误;

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都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无法鉴别,选项错误;

D、氯化铵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而氯化钾不与熟石灰反应,现象不同能够鉴别,选项正确;

故选:D。

22.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 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

C. t1℃时,将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得到的是C的不饱和溶液

D. t2℃时,将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二者的溶解度大小,故A错误;

B、P点是a、c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的是在t1℃时a、c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

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当c的饱和溶液升温后会析出晶体,剩余溶液依然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c的饱和溶液降温后,溶液c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故D错误。

故应选B。

23.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KNO3溶液

向盛有5.0gKN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搅拌

B

验证Al、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向CuSO4溶液和AgNO3溶液中各放入大小、形状相同的铝丝

C

检验氢气的纯度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D

鉴别Na2SO4、BaSO4和CaCO3三种白色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样品,加适量水,搅拌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5.0gKNO3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搅拌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5%,不能达到实验目的,A不符合题意;

B、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说明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和银强,但无法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不符合题意;

C、检验氢气纯度方法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若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说明氢气较纯,C符合题意;

D、硫酸钡和碳酸钙均不溶于水,硫酸钠能溶于水,方案无法区别硫酸钡和碳酸钙,均能观察到固体不溶解的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 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可能是CH4

B. B点对应的物质充分燃烧可得到D点对应的物质

C. 某化合物的化学为CaCO3,它对应的点是F

D. C点对应的物质与水反应可得到E点对应的物质

【答案】D

【解析】

【详解】A、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A点对应物质为含-4价碳元素的有机物,有机物为含碳化合物,CH4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则碳元素化合价为-4,正确;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D点对应的+4价碳元素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碳;B点对应的物质为碳单质,充分燃烧可得到D点对应的物质二氧化碳,正确;

C、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CaCO3属于盐且其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故它对应的点是F,正确;

D、C点对应的物质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与水反应,错误。

故选D。

25. 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 CO2高效转化为具有可燃性的甲醇(CH3OH)。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对图中获取的下列信息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B.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22∶3

C.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个数均没有发生改变

D. 该技术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示可知,甲乙丙丁分别为CO2、H2、CH4O、H2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

【详解】由分析得:

A. CH4O属于有机物,CO2、H2属于无机物,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正确;

B. 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之比为(12+16×2): (1×2×3)=22:3,正确;

C.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发生改变,错误;

D. 该技术消耗二氧化碳生成具有可燃性的甲醇,故不仅可缓解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正确。

故选C。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31分)

26.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H、C、O、C1、Na、C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___________。

(2)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

(3)厨房中常用的食盐___________。

(4)有毒性的气体___________。

【答案】(1)H2    (2)Ca(OH)2   

(3)NaCl    (4)CO##Cl2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2;故填:H2;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钙是碱,能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Ca(OH)2;

【小问3详解】

食盐是氯化钠,故填:NaCl;

【小问4详解】

所给的元素中能形成的有毒气体的是一氧化碳或氯气,故填:CO或Cl2。

27. 厨房中蕴含许多化学知识。

(1)厨房中有食醋、食盐、小苏打、加铁酱油等物质,其中___________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铁属于人体所需的____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

(2)放置的铁锅有时候会发生锈蚀,这主要是铁与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3)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洗洁精可使油污分散在水中,且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便于洗涤。洗洁精在此过程中起___________作用。

【答案】(1)    ①. 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    ②. 微量   

(2)水、氧气    (3)乳化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受热可分解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作为食品制作过程中的膨松剂,是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微量元素指人体内含量介于体重0.01%~0.005%的元素,其中必需微量元素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如铁、铜、锌、钴、铬、锰、硒等,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贫血,铁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

【小问2详解】

铁生锈需要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是铁与水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所导致的;

【小问3详解】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是因为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它能使油脂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

28.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1)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___________的原理相似,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含滤纸)和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性。

(3)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4)请写出一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过滤    ②. 玻璃棒   

(2)吸附    (3)肥皂水   

(4)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些(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PP棉能够将不溶物与水分离,过滤是将不溶物与溶液分离,故PP棉净水原理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相似,故填:过滤;

过滤所需要的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根据题意故填:玻璃棒;

【小问2详解】

活性炭疏松多孔能够吸附有毒有色有异味的物质,故填:吸附性;

【小问3详解】

区分硬软水使用肥皂水,加入肥皂水后产生大量泡沫的是软水,有大量浮渣的是硬水,故填:肥皂水;

【小问4详解】

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洗手时水龙头开小些(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9. 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2)写出B粒子的符号___________,它与C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__。

【答案】(1)失去    (2)    ①. Mg2+    ②. MgCl2   

(3)6

【解析】

【小问1详解】

A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要变成8电子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

【小问2详解】

B粒子为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的镁离子,所以对应的符号为Mg2+,它与C(氯离子)形成化合物为氯化镁,对应的化学式为MgCl2。

【小问3详解】

D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有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34=2+8+18+x,所以x的数值为6。

30. 某种粗盐水中有少量含、K+的杂质,小金用这种粗盐水经过下列实验流程制取纯净氯化钠晶体。

(1)固体A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加碳酸钠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BaSO4    ②. BaCl2+Na2CO3=BaCO3↓+2NaCl    ③. 钾离子未除去

【解析】

【分析】

【详解】(1)粗盐水中有少量含SO42-、K+,加入过量氯化钡,Ba2+与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化学式为BaSO4;

(2)溶液A中有过量氯化钡,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

(3)溶液B中含过量的碳酸钠,还有氯化钠和K+,加过量盐酸,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C含有氯化钠和K+,若将溶液C蒸发至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得到晶体,所得晶体仍不是纯净的氯化钠,理由是钾离子未除去。

31. A、B、C、D、E是九年级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已知C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用“一”相连的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与D的反应:___________;B转化为A的反应:___________;

C转化为A的反应: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B与E的反应是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答案】(1)CaO    (2)    ①.     ②.     ③.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④. 置换   

(3)放热

【解析】

【分析】C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是盐酸。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D是碳酸钙。B电解得到A,C可以转化为A,所以A是氢气,B是水。D可以转化为E,E可以和水反应,则E是氧化钙。代入验证无误。

【小问1详解】

E是氧化钙,化学式CaO。

【小问2详解】

C与D的反应是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B转化为A的反应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C转化为A是盐酸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可以是锌和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这类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小问3详解】

B与E的反应是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1分)

32.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1)图1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图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图3是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可观察到___________(选填“a”“b”“c”)处的磷先燃烧。

(4)指出图4实验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___________。

【答案】(1)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2)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3)a    (4)酸液四周飞溅,容易伤人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1实验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图2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小问3详解】

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因此只能观察到a处的磷先燃烧;

【小问4详解】

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以防酸液飞溅,造成伤人事故,容易伤人。

33. 某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实验。请问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所选装置中还需要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填药品名称)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要能达到“随开随起,随关随停”,需要选用的仪器有B和___________。

(4)某同学选用B和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该组合的优点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锥形瓶    (2)    ①. AE##AG    ②. 在A中的大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3)    ①.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②. D   

(4)    ①. 节约药品,便于控制反应物的用量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B的名称为锥形瓶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装置属于固固加热型,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略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选用的装置是AE或A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较快,为了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所选装置中还需要改进的方法是在A中的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通过推动针筒活塞控制药液加入量,来控制反应速率;装置D装置带有活塞开关和多孔隔板,关闭活塞开关,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多孔隔板之下,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活塞开关,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多孔隔板之上,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所以能达到“随开随起,随关随停”,需要选用的仪器有B和D;

【小问4详解】

装置C通过推动针筒活塞控制药液加入量,来控制反应速率的,故选用B和C装置组合制取氧气,该组合的优点是节约药品,便于控制反应物的用量;该套装置为固液常温型,故实验室选用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二氧化锰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4. 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探究。请你根据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1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甲同学观察到实验2无明显现象,他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不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___________并振荡,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___________(填“发生”或“不发生”)化学反应。

(3)小亮同学由实验2联想到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CO2溶于水)

I、王敏同学从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取出少量,加入试管中,滴入_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Ⅱ、为了验证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晓霞同学设计了实验4图示实验方案,当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时,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Ⅲ、通过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探究,同学们得出保存氢氧化钠固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②. 酚酞溶液    ③. 发生    ④. CaCl2或BaCl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⑤. 或BaCl2+Na2CO3=2NaCl+BaCO3↓    ⑥. 锥形瓶中的气球变大    ⑦. 密封保存

【解析】

【详解】(1)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实验1的试管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氧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溶液呈中性,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因此该实验方案为: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3)I、氧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与氯化钙、氯化钡溶液不反应,而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或碳酸钡白色沉淀,因此王敏同学从实验3得到的溶液中取出少量,加入试管中,滴入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2NaCl+CaCO3↓或BaCl2+Na2CO3=2NaCl+BaCO3↓,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Ⅱ、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锥形瓶内的气球变大,此现象可以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Ⅲ、通过对氢氧化钠化学性质的探究可知,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变质,得出保存氢氧化钠固体的方法是密封保存。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8分)

35. 北京冬奥会最大的特点之一是“绿色环保”。运动员使用的可降解聚乳酸一次性餐具是以乳酸(C3H6O3)为主要原料得到的聚酯类聚合物。请你计算:

(1)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2)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答案】(1)6︰1︰8   

(2)40%

【解析】

【小问1详解】

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

【小问2详解】

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36. 小华同学为测定某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里放入一定质量的大理石,然后分次加入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如表所示(大理石中的杂质与反应)。

加盐酸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加盐酸的质量/g

25

25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g

2.2

1.1

(1)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______g。

(2)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3.3

(2)解:设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14.6%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两次加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总质量是2.2g+1.1g=3.3g;

见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altdl.com.cn/daxuepaiming/7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