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排名 > 各省排名 > 河南 > 正文 >

1942河南大饥荒观后感500【汇编三篇】

来源:河南 日期:2023-01-17 浏览:

【www.altdl.com.cn--河南】

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942河南大饥荒观后感500【汇编三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一】1942河南大饥荒观后感500

一九四二年,河南,旱灾,蝗灾,三百万人饿死。“在死三百万的同时,历史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宋美龄访美、甘地绝食、斯大林格勒血战、丘吉尔感冒。”冯小刚的电影保留了刘震云小说里的这句话,在风云突变的大时代,个人的悲惨只是你个人的大事,蒋委员长心里则另有其他,日寇步步紧逼,陕北盘踞着逐渐坐大的敌对武装,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场,战后世界格局与中国国际地位„„与这些大事相比,河南的灾情未免来得不是时候。其实蒋委员长并非不信,只是不愿相信。如同王小波笔下花剌子模的君王,他拒绝听到关于河南任何坏消息,“灾是有的,但没那么严重。”直到看到《时代》记者拍到狗吃人尸的照片,蒋委员长才不得不承认灾难的存在,才开始杯水车薪的救援。

  信仰有何作用?《少年pi》里,信仰让派在苦难中从容地活下来面对生命,但《一九四二》里张涵予的神父却在饥饿和炮火中迷失,看着小女孩美好的生命灰飞烟灭,他有了疑惑,为何上帝总打不赢魔鬼?他对外国神父说,他觉得自己的心里也住进了魔鬼。面过已成为过去的苦难,少年派可以做出选择,选择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但设若深陷苦难无法自拔永远也看不到尽头呢?电影里,人们都为了活着尝尽苦楚,却没有一个人选择自杀,他们都卑微地生存者,财主的读过书爱小猫的女儿宁愿自己被卖到妓院,只因想吃饱想活命,佃户愿意卖掉小女儿,徐帆在给孩子一个托付后自己把自己卖掉,如此凄凉,却没有人选择死。如同余华的《活着》,活下去是柔软而刚强的,死了就什么都没了。在苦难中,生更容易更有价值,还是死更容易更有价值,有时还真难以轻易判断谁更值得尊敬。真实的历史里,一无所有的父母,会毫不犹豫地卖掉自己的儿女,女人们会被城里来的人贩子买走当老婆或卖到妓院,据说有一对父母,将自己的两个孩子杀死,只是不愿听到他们哭喊着要吃的东西。当然,也有人选择一家人倾其所有后饱餐一顿一起去死。

  电影里的日军用军粮收买灾区人民,竟收获奇效,这一招蒋委员长称之为“阴险”,但委员长,河南正是你甩出去的包袱啊。对于大人物来说,我们都是蝼蚁,棋子,必要时可以是弃子。张默扮演的长工,被日本人长刀刺死,馒头在刀尖,绝妙的隐喻,给你吃,后面就是刀。从百姓的角度来说,这粮食吃还是不吃,是个问题。用司令官的话说,人饿死了,土地还是中国的,仗打输了,我们就都是亡国奴了。但大人物们让我们死,日本人让我们活,至于土地,跟我们何尝有一毛钱关系?所以,小说里说人民竟倒戈打中国军人,电影里没有正面表现,想必有着不小的顾虑,姜文的《鬼子来了》可在前头搁着呢。有人说,拍一九四二算什么,怎么不敢拍二十年后,请问这些人是外宾吗?

  一九四九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其实一九四二年这场饥荒中显露出来的问题已经为他的崩溃埋下了伏笔,官僚主义严重,政府行政效能极为低下,而社会力量又被严厉管控,这一切都是七年后失败的先兆。温故一九四二,温故而知新,要知道,可以饿死三百万,也可以饿死三千万,有时候有天灾,有时候是是诬陷为天灾,有时候可以逃荒,有时候却不让出去要饿死就饿死在自己家。也许那样的饥荒不会再来,但各种混乱未必会消失,如何选择,如何决定,值得每个人深思,值得大人物们警醒。

【篇二】1942河南大饥荒观后感500

1942年,抗战的第5个年头。因为一场旱灾,河南,发生了饥荒。饿死、病死的人不计其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了滔天罪行,但在一九四三年冬至一九四四年春的河南灾区,却是这些杀人如麻的侵略者救了三千万中国人,这是事实。电影《一九四二》是根据著名作家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小说改编的。电影以1942年抗日战争中的中原河南大饥荒为背景,在那场饥荒中,当地农民饿死300万人,3000余万人逃亡。出身河南的刘震云经过实地调查和对老人的采访,创作了这部纪实色彩强烈的小说。小说通过中国农民的粮食被中国-军队夺走,反而由日本侵略军“返还”的奇怪现象,来揭示战争的愚蠢荒谬。这部小说于1993年发表,并导演冯小刚拍摄成电影刚刚公开放映。之所以这部电影能引起关注,我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无数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无数次的割地赔款,日益腐朽的"清政权已无力抗拒欧风美雨的敲打,遂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的境地。1942年,据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已经过去5年了。过去5年,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占领了华北,攻破了首都南京,蒋*石只好躲到重庆去了。经过5年抗战的中国,国*党政府腐-败无能,民不聊生。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河南其实是当时中国的一个缩影。

第二,忽视民众的力量与侵略者的险恶用心。通过电影也有助于观众了解中国的现代历史进程。国*党蒋*石政权的失败原因是因为他忽视了尊重农民的必要性。日本为什么用六万军队,就可以一举歼灭三十万中国-军队?在于他们发放军粮,依靠了民众。日本发军粮的动机绝对是坏的,心不是好心,有战略意图,有政治阴谋,为了收买民心,为了占我们的土地,沦落我们河山。为了生存,逃荒的饥民吃了日本的粮,回过头就支持日军,支持侵略者侵略我们。就像当年八国联军进攻中国的时候,有人帮助列强攻打清政府一样。是谁人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样的结果?这就是当时的统治者自酿的恶果。

第三,珍惜幸福生活,立志报效祖国。1942年,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但又有多少人能记住那些在饥荒中饿死、病死的河南灾民。70年过去了,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一跃成为经济实力全球第二的国家。经济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如今太平盛世,和平富足的生活弥足珍贵。8年后,我国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一名河南人,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好好学习,热爱劳动,发明创造,长大后成为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篇三】1942河南大饥荒观后感500

  那是一个为了生存而不顾一切的年代。 那是一个一条人命值两块饼干的年代。 那是一个人尸只能为狼狗所食的年代。 一九四二,一个可怕而又可悲的年代。

   题记

  一九四二年,河南省发生大旱灾。灾民们纷纷离家逃荒。因为日本的入侵,救济的缺失,这一场灾难,夺走了河南三百万人的生命。

  “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些大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这是电影中的独白,现在读来觉得颇为讽刺。在那个时代,与那些“国际时事”相比,死三百万人算什么?更何况,这三百万人不是打仗的士兵,只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已。腐败的政府官员都尽可能远离灾区,将兵力撤出河南,蒋介石忙于战争的前线,决定甩开河南这个“包袱”,而日本侵略者,只因灾民中混有军队士兵,便驾驶轰炸机进行大规模的轰炸。黑烟滚滚,沙石四溅。在这个战火四起的年代,灾民们无处可逃。

  每天都会有无数人倒在逃荒的道路上,然而又有谁去关心呢?当活着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当食物已经变成衡量生命价值的唯一计量单位,在日军轰炸机的阴影下,所有人都自身难保。人尸为狼狗所食的惨烈可怖的情景,见证了那个时代人命的卑微和人性的泯灭。

  然而,我们庆幸,在那个时代,总还有那么几个闪光的片段能深深地感动我们。

  花枝,一个普通平凡的逃荒者,一个母亲,她坚强、现实,把孩子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在逃荒的路途中,她凭借自己护犊的本能,一路为自己和孩子的生存而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

  白修德,一个美国的记者,作为“局外人”,他大可不必卷入这场灾难之中,然而他有作为人的本性的善良和作为记者的责任感。他随着灾民们历经了种种苦难,突破重重阻碍,将河南大旱的现实和真像告诉全世界,让河南的灾情得到了重视,获得了救济。在大灾大难之中,终究还是有那些温暖我们的存在。

  《一九四二》是一部讲述那个年代灾难的电影,它既体现了当时人们深深的苦难,又体现了灾难之中那些感动我们的一次次闪光。

1942河南大饥荒观后感800字 1942河南大饥荒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altdl.com.cn/daxuepaiming/76126/